“本月初,第一期北川《春秋大義》課程在上海圓滿結束,感慨良多……用了一周多時間來沉淀和整理這篇回顧文字,不僅僅是對這次課程的回顧,也是我個人對過去近10年來,學習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回顧與思考?!?/p>
—— 小編:默雷
說實話,《春秋大義》這個課程,是北川先生堅持要上的。當初北川先生在內部討論會上提出來的時候,同事們都不太看好?!洞呵铩?,太冷門了。無論是相比之前的《易經》,還是名聲在外的《論語》、《莊子》,《春秋經》?什么東東……
首先,《春秋》是一本歷史經典。它詳細記錄了中國歷史上那個曾經被稱為“春秋”的時代,前前后后總共242年的大事記。在這個過程中,有背叛、有通奸、有弒君篡位、有姐弟亂倫,同時也有公義、有禮樂、有貴族的驕傲和人性的光輝。
在這3天的時間里,先生帶著我們“啃”了三本書;回顧了上下242年,由孔子親自執(zhí)筆的《權力的游戲》。
然而,《春秋》也被稱為《春秋經》,和《易經》一樣,是儒家的“五經”之一。它是一本歷史書,卻不僅僅是一本歷史書。孔子在這部著作里,用他特有的“春秋筆法”向后人展示了他心中的“理想國”。
春秋是一個極其特別的時代。盡管有殺戮、有權謀、有人性中一切的陰暗,但“禮義”尚存!有華夏的道統和貴族的精神!這種精神與驕傲匹敵人性的陰暗,就像天平的兩端,維持著整個“春秋時代”的秩序與平衡。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(huán)境下,孔老夫子繼承和發(fā)揚了整個儒家的思想體系。
顏回問孔子,什么叫“仁”?孔子說:“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?!笔裁唇小翱思骸??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。這是我們絕大多數的傳統文化學習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
記得當年我剛剛開始接觸中國的傳統文化,就是從儒家的《孝經》、《弟子規(guī)》開始的。凡事反省、修身慎行,是之后近十年,包括現在絕大多數的國學機構都會告訴你的內容。有沒有道理?當然很有道理!“自我”是一切痛苦的根源。
問題是,既然“克己”如此有效,為什么夫子還要在后面加上一個“復禮”呢?
原因很簡單,因為“克己”不易。
中國的文化是很深刻的,但深刻的同時也意味著不容易做到。即使在《春秋》那個剛剛開始“禮崩樂壞”的年代,在那個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現代人會覺得很傻、很天真“君子之風”的年代,依然禁不住背叛、通奸、弒君、亂倫這些人性的陰暗。“克己”,僅僅依靠自我的道德約束,是很難的。久而久之,可能會有那么“一小部分”人能夠堅持,有人會選擇放棄,更多人會選擇偽裝……
現代有很多人批判中國的文化,特別是儒家文化滋長了“虛偽”和“奴性”,孔子說:這個“鍋”我不背!我從來沒有說過儒家只有“克己”,克己之后還有“復禮”??思?、復禮,才是完整的儒家。
孔子說:“我行在《孝經》,而志在《春秋》?!薄洞呵锝洝分?,孔子秉持著他的“禮”,符合“禮”的就點贊,違越“禮”的就貶斥,通過這種方式來維護他心中的“禮法”。先生問,什么是“禮”?鞠躬、作揖、愛敬存心,算不算“禮”?
這些都不是“禮”,“禮貌”而已……
“克己”不易,當我們做不到的時候該怎么辦?人心狡詐,當“克己”成為了某些人私欲膨脹的借口,步步緊逼來一味要求我們的時候該怎么辦?什么是“禮”的本質?“復禮”如何成為“克己”的平衡與補充?懷揣著這樣的疑問跟著北川先生讀《春秋》,在夫子的字里行間、微言大義中尋找答案,應該是這次課程最有“魅力”的事情了。
自2016年1月1日「北川 · 可及學堂」上線以來,承蒙廣大好友與國學愛好者的支持和幫助,此次《春秋大義》課上也特意定制了「可及 · 修齊治平」紀念冊,上面用印章詳細記錄了每一位學員這4年來,在“經史”學習路上的足跡,以此共勉。
此外,還有三位學員一路相伴,從《止學》《三略》《說難》到《戰(zhàn)國策》《史記》,完成了「文韜武略」北川系列課程的“大滿貫”,為了表達感激之情,特意制作了「文韜武略 · 虎符」紀念證,感恩多年來一如既往的支持。
其實學習和弘揚中國的文化,一直是一件非常高雅和深邃的事情。真的非常感謝這么多小伙伴們的愛護和支持,我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,把更多更好的內容給到大家。
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期待下次的相會!
主撰稿人:北川先生
華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
文化部特聘傳統文化講師
青島恒星國學院特聘教授
歐洲東方商學院學術總監(jiān)
廣州菊坡國學書院副院長
]]>